首页 资讯 正文

从“通”到“畅”,湘潭县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

体育正文 5 0

从“通”到“畅”,湘潭县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

从“通”到“畅”,湘潭县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

文/图/潘文琦(pānwénqí) 陈嘉伦 乡村道路不仅是城乡发展的动脉,更是连接民心的桥梁。近年来,湘潭县始终将完善城乡路网视为重要的民生工程(gōngchéng),强管理、抓日常、促(cù)工程、谋亮点,不断推动农村公路的提质改造(gǎizào)建设。群众通行条件持续改善,出行便捷度、舒适度和安全度全面(quánmiàn)提升。 截至目前,湘潭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9785公里,乡镇通达率100%,行政村和规划发展(fāzhǎn)村庄公路通达率100%,一条条“外通(wàitōng)内联、通村畅镇”的(de)乡村动脉,正为莲乡大地注入蓬勃生机。 “肠梗阻”变“快车道”特色产业沿路腾飞(téngfēi) 仲夏(zhòngxià)时节,驱车穿行于湘潭县分水乡的(de)乡野阡陌,排较线新(xīn)铺的沥青路面在阳光下泛着乌亮光泽。排较线起于排头乡回龙桥村,与省道(dào)S219线平交,由东向西,经排头岭村、大扶(dàfú)冲村、石江村、曲江村,终点至分水乡较场村,与国道G240平交。这条全长13.082公里的县道,曾因弯多路窄、路基破损,成为卡住分水乡发展咽喉的“肠梗阻”。2020年(nián)10月改建工程启动,一年后(hòu),5米宽的水泥路变身6米沥青大道,路灯、护栏、标线(biāoxiàn)勾勒出安全出行的新图景。 近日(jìnrì),中国公路(gōnglù)学会旅游交通工作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度美丽公路项目名单,排较线农村公路项目成为榜单上一张亮眼的(de)“莲乡名片”。 排较线农村公路项目入选(rùxuǎn)全国“2025年度美丽公路项目”。 “排较线是我们(wǒmen)分水坳黑山羊从合作社到回龙桥高速路口的必经之路,改建后,原先的路面拓宽了(le),弯道(wāndào)也改直了。”湘潭县祥瑞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铁根站在排较线旁,望着蜿蜒而去的“致富动脉”露出真挚笑容:“原来上高速需要(xūyào)30分钟,现在只(zhǐ)需要15分钟,大大节省了黑山羊的运输成本。”该合作社位于分水乡湾头村,湾头村通往县城和市区的主要公路就是排较公路,这条(zhètiáo)曾让村民“晴天一身(yīshēn)灰(huī),雨天一身泥”的老路,经过拓宽、铺上乌黑油亮的沥青,如今成为村庄连接市场的“致富动脉”。 沿排较线向前行驶,一幅“路衍经济”画卷渐次展开(zhǎnkāi):双联(shuānglián)村的辣椒大棚里(pénglǐ),黄荆坪辣椒苗茁壮成长,100余万元年产值(niánchǎnzhí)撑起致富希望;湾头村家庭农场的黑山羊与龙虾,年产值达300万元;优质稻、湘莲、水生植物花卉、紫苏等沿线(yánxiàn)各种特色农产品正通过排较线走向全国市场…… “这条路不仅连接了(le)湘潭县、湘乡市,还有娄底双峰县,我们的油纸伞、水稻等产品(chǎnpǐn)通过这条路能更加便捷(biànjié)地通向各地,是一条打通了山里山外的‘致富路’。”石鼓(shígǔ)镇明道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王体科站在石鼓镇沿河环线旁介绍道。 昌(chāng)山海拔755.1米的铜梁村,位于素有“湘潭西藏”之称的石鼓镇(zhèn),这里曾是(shì)村民“想方设法逃离的穷山窝”:下山需跋涉40分钟陡峭石板路,挑货耗时两小时。转机始于2018年,市县两级投资1.47亿元建设的石鼓河堤至(zhì)顶峰村旅游公路——沿河环线,这条新建道路平行于山花(shānhuā)线,绕过石鼓镇镇区,最终与山花复线相接,进一步完善了区域路网,6米宽的盘山道如同一条绿色的生命线,为(wèi)当地5万余名(wànyúmíng)群众的出行提供了便利。 在沿河(yánhé)环线旁,湘潭(xiāngtán)沛国堂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工坊里,3000余把油纸伞正在赶制,即将发(fā)往山东。“每天有2000余把伞经这条路运往长沙中转。”公司负责人朱宏伟感慨道,“沿河环线不仅比山花线节省时间,更(gèng)避开了货车拥堵的安全隐患。” 道路通,百业兴。随着农村公路从“通”向“畅”的跨越,一条条宽阔平整(píngzhěng)的道路,不断将特色产品(chǎnpǐn)运出(yùnchū)乡村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。 点绿成金引客来公路激活(jīhuó)金山密码 石鼓镇的沿河环线如一条飘落(piāoluò)青山的绸带蜿蜒向前,路旁2000余棵新栽的银杏树挺立风中,嫩芽初绽,绿荫可(kě)期。“这些树是村里党员自发种下(zhòngxià)的。”王体科轻抚树干,望向延伸的道路,“希望它像(xiàng)银杏一样,既为村民遮风挡雨,更带来长久的温暖与希望。” 2025年湘潭市“四季村晚”春季示范展示(zhǎnshì)活动在石鼓镇铜梁村举办(jǔbàn)。 道路延伸之处,激活(jīhuó)的(de)不只是(zhǐshì)产业。当旅游大巴驶上(shǐshàng)沿河环线,沉寂的深山骤然苏醒:顶峰腊肉走出深山,青山唢呐在游客掌声中重焕生机,油纸伞作坊迎来研学(yánxué)团队(tuánduì);归乡的步履随之铿锵:曾经外出谋生的村民纷纷返乡,新楼房拔地而起,农家乐里飘出饭菜香,生态茶园与观光果园缀满山峦;文化的脉搏亦在此跳动: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”湘潭县2025年铜梁村晚、“人间四月 醉美铜梁”2025年湘潭市“四季村晚”春季示范展示活动相继绽放昌(chāng)山脚下。路,让“养在深闺”的铜梁水库、千年昌山逐渐揭开面纱,让这里(zhèlǐ)完成了从“闭塞山窝”到“网红(wǎnghóng)桃源”的华丽转身,更让“绿水青山”在车轮滚动(gǔndòng)中转化为“金山银山”。 排头乡鸢尾花季吸引各地游客前来(qiánlái)。 路为梭,文作线,织就(zhījiù)农文旅新图景。在排头乡团结村,连续举办五届的(de)(de)鸢尾花季共吸引游客超29万人次,2025年鸢尾花季期间,排头乡依托排较线推出的“码上游排头”智慧文旅导览,将“湖湘学派发源地(fāyuándì)·隐山和八桥”“左宗棠(zuǒzōngtáng)启蒙地·桂在堂”“红色(hóngsè)印记·周小舟故居”等文化地标串联成珠,实现“扫码即听、抬头即看”的沉浸式农文旅体验,红培研学与乡村旅游的融合,让“烦心路”真正蜕变为产业振兴的“黄金(huángjīn)走廊”。 泥坑变坦途“暖心路”托起(tuōqǐ)脚下民生温度 “孩子上学再不用踩(cǎi)泥坑了。”在易俗河镇烟塘村,新修的(de)水泥路通到赤湖(chìhú)小学门口,家长们的笑容诠释着“民生温度”。易俗河镇部分城郊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,影响(yǐngxiǎng)了周边群众的日常出行和外出务工。2025年初,县委主要负责人(fùzérén)到赤湖、烟塘等村进行调研(diàoyán),明确要求以最快速度、最高质量完成基建落后村的设施提质工作。一场补齐短板的攻坚战旋即打响。 易俗河镇烟塘村烟塘小学(xiǎoxué)住宅区新修道路。 易俗河镇党委创新“双轮(shuānglún)驱动”模式:向上争资200余万元,向下推行“三听三问(sānwèn)”精准对接需求(xūqiú);采用应急程序加速审批,政府主要负责人现场验收质量。短短数月(shùyuè),7个项目(xiàngmù)同步推进:8000余米道路(lù)延伸,1100余米供水管道铺设,260余米护栏守护安全(ānquán)。当赤湖小学路、烟塘小学路、赋江村道相继竣工,八角村护坡等项目进入倒计时,“基建提质-民生改善-发展增效”的振兴闭环正在城郊形成。 路,延伸着希望,丈量着幸福。从排较线货畅其流的繁荣(fánróng)图景,到昌山旅游公路唤醒的沉睡(chénshuì)资源,再到易俗河镇城郊密织的便民路网,湘潭县以(yǐ)“提质、提速(tísù)、提标”为目标,十年磨一剑,精雕细琢每一条乡村血脉。它们(tāmen)不仅承载着莲乡儿女便捷出行的日常(rìcháng),更托举起特色产业腾飞的翅膀,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。当条条民心路、经济路通达千家万户,莲乡大地的振兴故事,正沿着这纵横交错的路网,奔(bēn)向更加广阔的天地。(实习编辑 曹盈盈 李雨馨)
从“通”到“畅”,湘潭县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